唱响“西湘记”,湘湖怎么唱?
鸟瞰湘湖
(相关资料图)
行走西湖边,桂花已透着淡淡的清香,相距20公里的湘湖,也已迎来最美的花海季。
在萧山湘湖综合保护与开发20周年之际,在杭州的西湖边,在6月的一个早上,我们相约研究西湖园林风景和旅游的专家张建庭聊起了西湖,聊到了湘湖。
这里脚下的每块“石头”起码有800年的历史。西湖,天下名湖,5A级风景名胜区,对曾经分管旅游园林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杭州市原副市长张建庭来说,“对西湖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了然于胸,对湖山日月,没身不忘”是一点不为过的。
2003年起,萧山实施“圆梦湘湖、还湖于民”的重大决策。2006—2016年,湘湖一期、二期、三期相继建成,“一湖秀水,两岸美景”呈现。萧山湘湖从恢湖、建湖、成湖,从保护与开发,从历史文化的传承,从一个湖到一座城,历经20年。湘湖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明天?
史料称,西湖与湘湖系“姐妹湖”。在大多数萧山人心里,西湖是大家闺秀,湘湖则是乡野村姑。我们间的对话,选择了彼此最熟知或最感兴趣的话题。从专家的口中,从专家的眼中,由西湖来解读湘湖,这或许是另一个的视角?
旅游产业,如何“自我造血”?
2006年4月21日,湘湖一期盛大开园。次日,主会场设在湘湖的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盛大开幕。这是萧山湘湖迎来的第一次高光时刻。那年,杭州提出一个颇有创意的说法:杭州、萧山要共同唱好“西湘记”。这里的“西湘记”特指的就是西湖和湘湖,杭州便有了钱塘江的“两湖”一说。
傍上天下名湖的西湖,湘湖自然是身价倍增,迅速打出了知名度,有了市场的大“卖点”。但,如此高层级的起步,与西湖为伴,让湘湖也倍感压力,湘湖如何与西湖错位发展?湘湖如何避免在西湖的光影下黯然失色?
天下名湖西湖及后来做出名声的西溪湿地,还有湘湖, 都是以湖面做文章的。立足于现在,湘湖或是最有想象空间的,因为束缚的空间小,有后发的优势。
湘湖有两块很响亮的牌子: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所以,依托这个优势和特长,做好旅游开发文章,发挥好萧山旅游的龙头作用,有作为,有空间,关键是如何行动。
在旅游“自我造血”这方面,杭州曾做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2年10月,杭州围绕西湖做了一个惊人而大胆的决定,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西湖景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
这个举措,有没有风险?当然有。有没有争论?争论还不小。
景区,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国内景区大多选择“门票经济”模式运营,而游客往往“用脚投票”,有时门票高了,一定程度上将旅客挡在门外。这是一个矛盾体,如何化解,没有标准的答案。
后来的结果,印证西湖免门票是非常成功的。2002年,杭州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而景区免费10年后的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1191亿元。可见,摆脱“门票依赖”的根本之道,在于打造旅游“产业链”,促进二次、三次消费。
杭州西湖免门票带出的二次消费、三次消费现象,值得湘湖学习。旅游的核心说白了就是留得住,吃得了。湘湖的宾馆、餐饮这块整体发展得不错,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接下来,立足特色做出湘湖的品牌是最大的选项,让人来了还想来,看了还想看, 吃了还想吃。
景区有大众特性,二次、三次消费也是分层级的,湘湖旅游配套设施应注重层级和梯次。湘湖走的是整体拆迁的路子,这过程中老虎洞村的一个自然村被整建制保留下来,保留有湘湖原住民特色,保留了湘湖的人气,这个要好好地规划和利用,像杭州的龙井村、梅家坞一样打造,成为大众消费休闲的好去处,成为湘湖最接地气的旅游特色地。
从未来的发展空间看,如果把西湖、西溪湿地和湘湖进行一个比较,湘湖,可以算是三者之中所受限制最少,最有条件能够大踏步前进的一个。这就是湘湖的后发优势,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则要努力进行“自我造血”,成为整个萧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何“自我造血”?发展旅游业是一条路子。湘湖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有跨湖桥文化这样厚重的历史底蕴,两者的结合,可以说是发展旅游业的致胜法宝。做好湘湖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文章,让湘湖与跨湖桥文化紧紧“抱成一团”,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湘湖未来可期。
让人们因湘湖而来,因跨湖桥文化而来,来之后,还要留得住,那就需要在吃、住、用等配套建设上进一步提升,让游客来了之后有地方可吃,有东西可买,有地方可住,形成一个产业的闭环。
依托湘湖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从这一趋势看,湘湖是有大增量的。湘湖要打造成为萧山旅游的一面旗帜,成为示范和龙头,放大对萧山经济的贡献度。
西湖对杭州,湘湖对萧山的贡献,就在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上。
山水人文,如何讲好故事?
有人说,因为爱上一个人,所以爱上一座城。因为爱上一座城,所以爱上一个人。西湖在人们的心中是天下的名湖,是一个有故事的湖,从西湖延伸到湘湖,湘湖怎样才能做到像西湖那样,让人来了还想来,看了还想看?
西湖是一个故事。西湖古往今来的人有故事,西湖的山山水水有故事,这或是西湖的赋能和西湖的内涵。
站在西湖的断桥上,游人就会联想到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在苏堤,我们就会记起写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名篇的大文豪苏东坡。
诸如此类。这些年来,西湖在保护与开放的路上,一直都在讲故事,特别是挖掘文化类的故事,赋予时代的元素。
行走西湖边,途经西湖一个知名的景点“花港观鱼”,林徽因纪念碑就坐落在这里,这是一座高1.82米、宽1.25米线切割工艺的铜碑,纪念碑是一堵墙,墙上的人物画像和记述文字全部镂空。一座灵动的碑,透过湖光水色,映出林徽因的倩影和美妙文字。周围铺设有仿古的青砖,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辉。
林徽因纪念碑由杭州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建造,是西湖新近打造的景观作品之一。在光影怡人中,在层层生动的色彩中,诉说着那段岁月的一位现代女性的故事。这里,成为杭州西湖新的网红打卡点。为什么?因为注入了新的人物和新的故事元素。这就是西湖的生命力吧。
联想到湘湖也一样。着力打造有吸引力的湘湖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湘湖“香火”的延续和再生,不仅能吸引眼球,更能吸引双脚。
湘湖的人文是很厚重的。北宋萧山县令杨时筑湖,明朝南京吏部尚书魏骥告老还乡请命复湖,这两次造湖,就是湘湖的故事。湘湖有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将浙江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这个更值得大讲特讲。
湘湖地处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有越王城山古迹,这里是越王勾践当年屯兵之地,流传有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些串联起来就是湘湖最丰富的文化精华。所以说,湘湖和西湖一样,是历史文化名湖,我们要有自信,要将湘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
西湖名头很大了,但依然天天在吆喝,在朋友圈,经常会看到西湖风景推送,一张照片,一段文字,有诗词歌咏的,有文史介绍的,大家都在相互转发,这是这座城市打心眼里对西湖的一种钟爱和认可,西湖成为城市的印记。
节假日,很多人发送问候微信,用到杭州西湖、西溪湿地的照片很多,但看到湘湖的照片较少了。湘湖很美,不乏美景照。从这个细节上也可以看出,湘湖对外的知名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讲“文化”,可见,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对于湘湖来说,要提升其知名度,对其内涵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把它“推出去”,让它“响起来”,是当前应该要花大力气做的事。
在文化的具体呈现方式上,要多动脑筋。比如对于一个历史点位的打造,不光光是简简单单地树一块碑,立一座牌坊,更要展现其中的内涵,讲好其中的故事。利用多种媒介平台宣传好,通过开拓文创产品等丰富路径推介好,要善于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把人吸引过来,不仅要吸引眼球,更要吸引双脚,而不是一眼而过,就此而已。
诗情画意,如何“点睛”?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北宋文豪苏东坡曾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眼。杭州若美人,西湖则是其神韵所在。湘湖与西湖间夹着浩浩荡荡东流入海的钱塘江,民间有“两湖”是钱塘江的眼一说。那么,湘湖的神韵何在?湘湖如何“点睛”?
湘湖三期规划时,曾有一个设想,三期,湘湖进出做成像西溪一样,用船来运送客人,体现浓浓的江南水乡味。后来,方案改了,变成今天的开放式,休闲式的,这是另一种风味吧。
湘湖和西湖的美,其实是相通的,当然各有特色。就共性方面而言,山水之美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诗情画意”。
有专家解读西湖有五美,那么,湘湖的美该在哪里落笔?
西湖有五美。一是山水形态美。西湖周围山体自湖岸向北、西、南三面逐渐升高,形成层峦叠嶂的地貌景观。人在湖中看山,视觉深远而舒展。二是景观格局美。西湖三堤三岛巧妙地将西湖分割成了9个大小不一的湖面,其中苏堤所在的位置符合“黄金分割”,给人舒适的景观美感。三是景观意境美。以“西湖十景”为代表,平远、深远的山水美学意境和近、中、远景三倍透视关系的层次,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审美,经久耐看,耐人寻味。四是历史人文美。西湖上千年积淀的丰富历史文化,使西湖拥有自然美的同时更富有诗情画意,人文之美增添了西湖的韵味。五是植物景观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境界。
无论是西湖还是湘湖的保护与开放,原则是共性的。一是修复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突出自然景观美,保护是核心。保护山水风貌、地形风貌、动植物以及各种宝贵资源,突出自然美、环境美、景观美。二是注重文化,挖掘展示历史,突出文化的内涵美。基于对西湖、湘湖人文内涵特色的认知、把握和尊重,要始终注重对文物、历史遗迹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整理、展示,充实和融合文化的内涵,突出意境美,历史文化之美。
从共性到个性的展示,湘湖一期,有越王城山古迹,透着古越文化的积淀。湘湖二期,有跨湖桥文化遗址博物馆加持,带着8000年浙江文明的厚重。湘湖三期,因为定位于休闲,听说双休日是年轻人喜欢的打卡地,常常是车堵路堵,如果在湘湖三期有意识地输入一些历史人文的元素,湘湖三期是不是更有内涵了?
湘湖是萧山的湘湖,也是杭州的湘湖,要唱好“西湘记”,自然寄希望湘湖与西湖一样成为天下的名湖,将美留于人间天堂。
精神气质,一座城如何拥有?
新时代,新发展,“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再出发。2023年,湘湖保护与开发迎来20周年,百万萧山人“圆梦湘湖,还湖于民”的世纪梦已实现。新时代,新期许,从一个湖到一座城,湘湖更美好的明天在哪里?
202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我的西湖——值得记住的昨天那些事》一书出版了。这是一本普及性的读物,通过记录口述史,撰写回忆文章等多种形式,70余位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亲历者、建设者回顾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相关方是这样解释的:这本书的出版将为当下及今后保护好西湖文化景观,探索西湖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兄弟城市的风景区保护、生态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等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始于2002年,坚持“生态第一,保护优先;突出文化,传承历史;以民为本,还湖于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历时十年,“西湖文化景观”于2011年6月24日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以文化景观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
西湖花了十年时间申遗,在最初的申遗文本中,杭州给出的项目方案是“西湖·龙井茶”,想将西湖和龙井茶这两张杭州的“名片”都打造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发挥1+1>2的作用。最后的定版中,突出了西湖,但龙井茶也作为了其中主要的呈现内容。
有些人认为,一旦申遗,什么也动不了了,把工作的手脚捆绑起来了,不利于发展,所以积极性不高。这个认知是有偏差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同时,注重遗产的综合利用,注重为人类的服务。更何况,申遗本身也是最好的宣传过程,最好的推介过程,是保护开发完善、提升、华丽转身的蝶变过程。
西湖申遗的十年,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且文化占有独特的分量。
湘湖的未来在哪里?我们或可以从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浙江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以钱塘江为界。江北临近环太湖流域的考古学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起始。钱塘江南的考古学序列则由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引领。
跨湖桥文化,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是湘湖最大的亮色。一叶中华第一的独木舟,漂来八千年的文明,这是萧山乃至中国独有的。如果,我们从“跨湖桥文化”入手,将吴越文化、宋韵文化串起,再注入当代的萧山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元素,湘湖或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文化星空。
对文化,要挖掘它、喜欢它、痴迷它、热爱它,觉得它是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文化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一个灵魂。萧山的气质,湘湖的气质,说到底就是文化的气质。
中国文化是一种有容乃大的文化,一种有变有不变的文化。史上的吴越春秋文化中,萧山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我们挖掘出来,保管起来,整理起来,非常重要。
湘湖是越文化的代表,西湖是吴文化的代表。吴文化跟越文化确实有很大的不一样。杭州的西湖是非常和谐、典雅的,她就像吴文化的特征,含蓄、婉约、收放自如、收放有度。
越文化的特点是开拓进取、刚健务实、勤思善变,思变性很强。从它的地域来看,生活空间窄小,因此充满向外拓展的愿望,所以这里出思想,有很多新的想法,要变革自己。越文化更多的是革命性的文化,吴文化更多的是改良的文化。因而,越文化的思想家包括鲁迅、沈雁冰,还有古代的王阳明、浙东学派等,向整个中原文化里正统的东西发起挑战。
从这个层面看,越文化具有变革特质,这或许就是萧山的气质,湘湖的气质,常青的,充满魅力和活力的。
从一个湖到一座城,由文化塑造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或十年,或二十年,需要久久为功,一代接着一代干,就像湘湖保护与开发一样。
这或许就是湘湖灿烂的明天,为萧山人民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西湖、湘湖,在钱塘江两岸,一起唱响“西湘记”,会带来一个怎样的惊奇?萧山和湘湖都是时代的答卷人,这个是肯定的。
鸟瞰湘湖
行走西湖边,桂花已透着淡淡的清香,相距20公里的湘湖,也已迎来最美的花海季。
在萧山湘湖综合保护与开发20周年之际,在杭州的西湖边,在6月的一个早上,我们相约研究西湖园林风景和旅游的专家张建庭聊起了西湖,聊到了湘湖。
这里脚下的每块“石头”起码有800年的历史。西湖,天下名湖,5A级风景名胜区,对曾经分管旅游园林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杭州市原副市长张建庭来说,“对西湖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了然于胸,对湖山日月,没身不忘”是一点不为过的。
2003年起,萧山实施“圆梦湘湖、还湖于民”的重大决策。2006—2016年,湘湖一期、二期、三期相继建成,“一湖秀水,两岸美景”呈现。萧山湘湖从恢湖、建湖、成湖,从保护与开发,从历史文化的传承,从一个湖到一座城,历经20年。湘湖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明天?
史料称,西湖与湘湖系“姐妹湖”。在大多数萧山人心里,西湖是大家闺秀,湘湖则是乡野村姑。我们间的对话,选择了彼此最熟知或最感兴趣的话题。从专家的口中,从专家的眼中,由西湖来解读湘湖,这或许是另一个的视角?
旅游产业,如何“自我造血”?
2006年4月21日,湘湖一期盛大开园。次日,主会场设在湘湖的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盛大开幕。这是萧山湘湖迎来的第一次高光时刻。那年,杭州提出一个颇有创意的说法:杭州、萧山要共同唱好“西湘记”。这里的“西湘记”特指的就是西湖和湘湖,杭州便有了钱塘江的“两湖”一说。
傍上天下名湖的西湖,湘湖自然是身价倍增,迅速打出了知名度,有了市场的大“卖点”。但,如此高层级的起步,与西湖为伴,让湘湖也倍感压力,湘湖如何与西湖错位发展?湘湖如何避免在西湖的光影下黯然失色?
天下名湖西湖及后来做出名声的西溪湿地,还有湘湖, 都是以湖面做文章的。立足于现在,湘湖或是最有想象空间的,因为束缚的空间小,有后发的优势。
湘湖有两块很响亮的牌子: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所以,依托这个优势和特长,做好旅游开发文章,发挥好萧山旅游的龙头作用,有作为,有空间,关键是如何行动。
在旅游“自我造血”这方面,杭州曾做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2年10月,杭州围绕西湖做了一个惊人而大胆的决定,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西湖景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
这个举措,有没有风险?当然有。有没有争论?争论还不小。
景区,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国内景区大多选择“门票经济”模式运营,而游客往往“用脚投票”,有时门票高了,一定程度上将旅客挡在门外。这是一个矛盾体,如何化解,没有标准的答案。
后来的结果,印证西湖免门票是非常成功的。2002年,杭州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而景区免费10年后的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1191亿元。可见,摆脱“门票依赖”的根本之道,在于打造旅游“产业链”,促进二次、三次消费。
杭州西湖免门票带出的二次消费、三次消费现象,值得湘湖学习。旅游的核心说白了就是留得住,吃得了。湘湖的宾馆、餐饮这块整体发展得不错,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接下来,立足特色做出湘湖的品牌是最大的选项,让人来了还想来,看了还想看, 吃了还想吃。
景区有大众特性,二次、三次消费也是分层级的,湘湖旅游配套设施应注重层级和梯次。湘湖走的是整体拆迁的路子,这过程中老虎洞村的一个自然村被整建制保留下来,保留有湘湖原住民特色,保留了湘湖的人气,这个要好好地规划和利用,像杭州的龙井村、梅家坞一样打造,成为大众消费休闲的好去处,成为湘湖最接地气的旅游特色地。
从未来的发展空间看,如果把西湖、西溪湿地和湘湖进行一个比较,湘湖,可以算是三者之中所受限制最少,最有条件能够大踏步前进的一个。这就是湘湖的后发优势,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则要努力进行“自我造血”,成为整个萧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何“自我造血”?发展旅游业是一条路子。湘湖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有跨湖桥文化这样厚重的历史底蕴,两者的结合,可以说是发展旅游业的致胜法宝。做好湘湖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文章,让湘湖与跨湖桥文化紧紧“抱成一团”,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湘湖未来可期。
让人们因湘湖而来,因跨湖桥文化而来,来之后,还要留得住,那就需要在吃、住、用等配套建设上进一步提升,让游客来了之后有地方可吃,有东西可买,有地方可住,形成一个产业的闭环。
依托湘湖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从这一趋势看,湘湖是有大增量的。湘湖要打造成为萧山旅游的一面旗帜,成为示范和龙头,放大对萧山经济的贡献度。
西湖对杭州,湘湖对萧山的贡献,就在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上。
山水人文,如何讲好故事?
有人说,因为爱上一个人,所以爱上一座城。因为爱上一座城,所以爱上一个人。西湖在人们的心中是天下的名湖,是一个有故事的湖,从西湖延伸到湘湖,湘湖怎样才能做到像西湖那样,让人来了还想来,看了还想看?
西湖是一个故事。西湖古往今来的人有故事,西湖的山山水水有故事,这或是西湖的赋能和西湖的内涵。
站在西湖的断桥上,游人就会联想到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在苏堤,我们就会记起写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名篇的大文豪苏东坡。
诸如此类。这些年来,西湖在保护与开放的路上,一直都在讲故事,特别是挖掘文化类的故事,赋予时代的元素。
行走西湖边,途经西湖一个知名的景点“花港观鱼”,林徽因纪念碑就坐落在这里,这是一座高1.82米、宽1.25米线切割工艺的铜碑,纪念碑是一堵墙,墙上的人物画像和记述文字全部镂空。一座灵动的碑,透过湖光水色,映出林徽因的倩影和美妙文字。周围铺设有仿古的青砖,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辉。
林徽因纪念碑由杭州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建造,是西湖新近打造的景观作品之一。在光影怡人中,在层层生动的色彩中,诉说着那段岁月的一位现代女性的故事。这里,成为杭州西湖新的网红打卡点。为什么?因为注入了新的人物和新的故事元素。这就是西湖的生命力吧。
联想到湘湖也一样。着力打造有吸引力的湘湖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湘湖“香火”的延续和再生,不仅能吸引眼球,更能吸引双脚。
湘湖的人文是很厚重的。北宋萧山县令杨时筑湖,明朝南京吏部尚书魏骥告老还乡请命复湖,这两次造湖,就是湘湖的故事。湘湖有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将浙江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这个更值得大讲特讲。
湘湖地处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有越王城山古迹,这里是越王勾践当年屯兵之地,流传有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些串联起来就是湘湖最丰富的文化精华。所以说,湘湖和西湖一样,是历史文化名湖,我们要有自信,要将湘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
西湖名头很大了,但依然天天在吆喝,在朋友圈,经常会看到西湖风景推送,一张照片,一段文字,有诗词歌咏的,有文史介绍的,大家都在相互转发,这是这座城市打心眼里对西湖的一种钟爱和认可,西湖成为城市的印记。
节假日,很多人发送问候微信,用到杭州西湖、西溪湿地的照片很多,但看到湘湖的照片较少了。湘湖很美,不乏美景照。从这个细节上也可以看出,湘湖对外的知名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讲“文化”,可见,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对于湘湖来说,要提升其知名度,对其内涵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把它“推出去”,让它“响起来”,是当前应该要花大力气做的事。
在文化的具体呈现方式上,要多动脑筋。比如对于一个历史点位的打造,不光光是简简单单地树一块碑,立一座牌坊,更要展现其中的内涵,讲好其中的故事。利用多种媒介平台宣传好,通过开拓文创产品等丰富路径推介好,要善于用“诗情画意”的手法,把人吸引过来,不仅要吸引眼球,更要吸引双脚,而不是一眼而过,就此而已。
诗情画意,如何“点睛”?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北宋文豪苏东坡曾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眼。杭州若美人,西湖则是其神韵所在。湘湖与西湖间夹着浩浩荡荡东流入海的钱塘江,民间有“两湖”是钱塘江的眼一说。那么,湘湖的神韵何在?湘湖如何“点睛”?
湘湖三期规划时,曾有一个设想,三期,湘湖进出做成像西溪一样,用船来运送客人,体现浓浓的江南水乡味。后来,方案改了,变成今天的开放式,休闲式的,这是另一种风味吧。
湘湖和西湖的美,其实是相通的,当然各有特色。就共性方面而言,山水之美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诗情画意”。
有专家解读西湖有五美,那么,湘湖的美该在哪里落笔?
西湖有五美。一是山水形态美。西湖周围山体自湖岸向北、西、南三面逐渐升高,形成层峦叠嶂的地貌景观。人在湖中看山,视觉深远而舒展。二是景观格局美。西湖三堤三岛巧妙地将西湖分割成了9个大小不一的湖面,其中苏堤所在的位置符合“黄金分割”,给人舒适的景观美感。三是景观意境美。以“西湖十景”为代表,平远、深远的山水美学意境和近、中、远景三倍透视关系的层次,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审美,经久耐看,耐人寻味。四是历史人文美。西湖上千年积淀的丰富历史文化,使西湖拥有自然美的同时更富有诗情画意,人文之美增添了西湖的韵味。五是植物景观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境界。
无论是西湖还是湘湖的保护与开放,原则是共性的。一是修复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突出自然景观美,保护是核心。保护山水风貌、地形风貌、动植物以及各种宝贵资源,突出自然美、环境美、景观美。二是注重文化,挖掘展示历史,突出文化的内涵美。基于对西湖、湘湖人文内涵特色的认知、把握和尊重,要始终注重对文物、历史遗迹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整理、展示,充实和融合文化的内涵,突出意境美,历史文化之美。
从共性到个性的展示,湘湖一期,有越王城山古迹,透着古越文化的积淀。湘湖二期,有跨湖桥文化遗址博物馆加持,带着8000年浙江文明的厚重。湘湖三期,因为定位于休闲,听说双休日是年轻人喜欢的打卡地,常常是车堵路堵,如果在湘湖三期有意识地输入一些历史人文的元素,湘湖三期是不是更有内涵了?
湘湖是萧山的湘湖,也是杭州的湘湖,要唱好“西湘记”,自然寄希望湘湖与西湖一样成为天下的名湖,将美留于人间天堂。
精神气质,一座城如何拥有?
新时代,新发展,“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再出发。2023年,湘湖保护与开发迎来20周年,百万萧山人“圆梦湘湖,还湖于民”的世纪梦已实现。新时代,新期许,从一个湖到一座城,湘湖更美好的明天在哪里?
202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我的西湖——值得记住的昨天那些事》一书出版了。这是一本普及性的读物,通过记录口述史,撰写回忆文章等多种形式,70余位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亲历者、建设者回顾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相关方是这样解释的:这本书的出版将为当下及今后保护好西湖文化景观,探索西湖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兄弟城市的风景区保护、生态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等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始于2002年,坚持“生态第一,保护优先;突出文化,传承历史;以民为本,还湖于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历时十年,“西湖文化景观”于2011年6月24日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以文化景观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
西湖花了十年时间申遗,在最初的申遗文本中,杭州给出的项目方案是“西湖·龙井茶”,想将西湖和龙井茶这两张杭州的“名片”都打造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发挥1+1>2的作用。最后的定版中,突出了西湖,但龙井茶也作为了其中主要的呈现内容。
有些人认为,一旦申遗,什么也动不了了,把工作的手脚捆绑起来了,不利于发展,所以积极性不高。这个认知是有偏差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同时,注重遗产的综合利用,注重为人类的服务。更何况,申遗本身也是最好的宣传过程,最好的推介过程,是保护开发完善、提升、华丽转身的蝶变过程。
西湖申遗的十年,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且文化占有独特的分量。
湘湖的未来在哪里?我们或可以从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浙江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以钱塘江为界。江北临近环太湖流域的考古学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起始。钱塘江南的考古学序列则由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引领。
跨湖桥文化,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是湘湖最大的亮色。一叶中华第一的独木舟,漂来八千年的文明,这是萧山乃至中国独有的。如果,我们从“跨湖桥文化”入手,将吴越文化、宋韵文化串起,再注入当代的萧山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元素,湘湖或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文化星空。
对文化,要挖掘它、喜欢它、痴迷它、热爱它,觉得它是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文化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一个灵魂。萧山的气质,湘湖的气质,说到底就是文化的气质。
中国文化是一种有容乃大的文化,一种有变有不变的文化。史上的吴越春秋文化中,萧山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我们挖掘出来,保管起来,整理起来,非常重要。
湘湖是越文化的代表,西湖是吴文化的代表。吴文化跟越文化确实有很大的不一样。杭州的西湖是非常和谐、典雅的,她就像吴文化的特征,含蓄、婉约、收放自如、收放有度。
越文化的特点是开拓进取、刚健务实、勤思善变,思变性很强。从它的地域来看,生活空间窄小,因此充满向外拓展的愿望,所以这里出思想,有很多新的想法,要变革自己。越文化更多的是革命性的文化,吴文化更多的是改良的文化。因而,越文化的思想家包括鲁迅、沈雁冰,还有古代的王阳明、浙东学派等,向整个中原文化里正统的东西发起挑战。
从这个层面看,越文化具有变革特质,这或许就是萧山的气质,湘湖的气质,常青的,充满魅力和活力的。
从一个湖到一座城,由文化塑造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或十年,或二十年,需要久久为功,一代接着一代干,就像湘湖保护与开发一样。
这或许就是湘湖灿烂的明天,为萧山人民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西湖、湘湖,在钱塘江两岸,一起唱响“西湘记”,会带来一个怎样的惊奇?萧山和湘湖都是时代的答卷人,这个是肯定的。
关键词:
上一篇:天天时讯:WTT突尼斯挑战赛最新战报!国乒5项目只剩男单独苗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心推荐
- 唱响“西湘记”,湘湖怎么唱?
- 天天时讯:WTT突尼斯挑战赛最新战报!国乒5项目只剩男单独苗
- 突然猛涨!有人开车10多个小时连夜抢货!网友懵了:比黄金还贵? 今日讯
- 建业探索任务攻略_建业探案任务流程 当前热议
- 齐王李佑为什么反王_齐王李佑-视点
- 辽宁高考分数线:历史学科类本科404分、物理学科类360分|环球视讯
- 喜马拉雅航空北京-加德满都直飞航班复航-全球短讯
- 【天天报资讯】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事故的追诉标准是?
- 具俊晔带过气队友台湾捞金,网友:势要榨干大S最后一点价值!
- 世界资讯:川藏线路况查询_川藏线路况
- 焦点要闻:墨绿色大便颜色_墨绿色大便
- 国家临床药师网(临床药师网官网) 全球看点
- 奇优影院电脑在线播放(奇优影院电脑在线)
- 【全球新要闻】俄方称乌军使用“风暴之影”巡航导弹袭击赫尔松
X 关闭
行业排行
- 1、深圳:积极推进旅游业恢复 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 2、保定定州提出一系列发展措施 引领体品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
- 3、河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
- 4、太原阳曲人才公寓项目开启施工招标工作 共有1954套人才公寓满足人才居住需求
- 5、山西出口钢构件顺利发货 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6、上半年泰州姜堰实现新签约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5个 计划总投资208.319亿元
- 7、清华博士非洲修电站 因为他,“内卷”成为网络热词
- 8、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 9、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例 其中本土50例
- 10、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 其中宁波6例、绍兴39例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