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 正文

受灾当然是局部的不幸,但是一定程度的“容忍

来源:观察网    时间:2023-06-03 14:46:50
Dave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南方稻田通过分建引水渠与排水沟来控制,引导灌溉水流、水量,早已是应用千年以上的成熟技术。而北方部分地区田间管理粗放、技术落后,在原先干旱气候条件下因地制宜,尚许情有可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雨带北移,河南已经遇到至少四次“烂场雨”导致小麦发芽严重的情况,比如2009年、2013年、2016年、2018年。今年截至目前的灾情尚未超过2009年的那次豫南、鄂北连续多日强降雨,大面积出现严重“芽麦”的情况。

因此相关地方减灾防灾方面早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加强水利基础建设,弥补相关农田基本建设不足的问题。

当地既然知道气候变化趋势,却又不重视相关问题,难道是为放任造成这次严重的灾情吗?

而相关干群在屡屡教训,甚至“720”深刻检讨之后仍未引起足够重视,一些人还在照着老黄历办事,甚至倚老卖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实在令人不齿!

洪灾和总收益其实有一些客观存在的矛盾。以下的文字并不针对本次河南的灾害,而是更宏观抽象的一些考虑。

1。要能在极端天气下快速泄洪,总的手段是要增加下游水道的泄洪流量,就是要增加下游的河流宽度,这种措施会减少下游的耕地面积,进而减少总收益。(这里只考虑单纯的农业收益,还不考虑下游沿海更发达,受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更大的情况。)比如5年一遇的极端天气会带来10亿吨的损失,但是扩宽河道减少的的耕地每年会带来2亿吨的收成,那么多大程度的阔宽河道的水利建设就是很难决策的。现实的情况不会像举例这种简单的数据比较,作为全局考虑的决策就更难。有时局部的受灾是整体收益更大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2.要减少河南的受灾,更需要下游山东的河道扩宽。要减少河南的偶然损失,是要山东来投入成本,和承担正常年份的潜在损失的。这需要中央的统筹,还有双方的博弈。这并不是受灾的地方自身就能改变的。

3.修水库等调节降水危害的时间分布的方式需要特定的地形才能实施,而且平原上的水库湖泊,总的来说都是会被填平,需要不断的投入年年维护的,这本身需要巨大的开支。而且平原的水库湖泊深度不够,保障一定容积的情况下,需要占用的耕地面积在正常年份累计的收益不一定比收一次灾带来的损失少。

受灾当然是局部的不幸,但是一定程度的“容忍"灾难,可能是整体上收益更大的"成本”。只是比喻,我并不是说真的要容忍灾难。

我还是相信国家的整体考虑,我们普通人掌握的数据太少,很容易盲人摸象。

我们那么大一个国家,各种局部的灾害的发生是必然的。各种针对灾难的预研国家肯定是有专业的人在研究的,针对救灾的方式,方案,也是有专门的人在研究的。面对各种新闻,各种情绪的反应是本能的,也是正常的,但通常也是片面的。

我是重庆人,2020年,重庆是40年最大的洪水,有人说三峡大坝为什么不提前泄洪,清空库容来应对;2022年,又是2022年,又是罕见的高温旱情,也有人说,为什么三峡在春天早早的水放掉了。而且三峡在春天把水放掉,不光是要考虑夏天的洪水,还要考虑下游的春耕用水。2年的时间,极旱极涝的情况,都有人怪。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还做不到局部的半年内的极端天气的准确预报,各种预判和决策是很难的,事后诸葛的情绪是正常的,但也常是片面的。

​另,中国农业的水利建设历来是人类的巅峰水准,近些年,农业的育种,化肥,田间管理等各种科技进步带来的年年增产,才显得水利建设成为现在的短板。那些科技的进步都是能大面积推广带来整体收益增加的,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确实有优先性。而水利建设,是一个一个局部的投入和产出。而越宏大的水利建设,越需要中央协调, 和巨大的投入

关键词:

上一篇:花花哨哨_当前热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