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 正文

世界滚动:汶川大地震15年:近200个灾后重建项目篆刻着香港印记

来源:GDToday    时间:2023-05-13 05:52:14

15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天崩地裂的灾难夺走了近7万同胞的生命,超过37万同胞经历创伤。香港人民也第一时间加入全国人民的救灾大军,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最初加入‘站起来’,原计划是做一年半载,从没想过一做就是15年。”“站起来StandTALL”计划康复工程顾问、义肢矫形师何锦华来自香港,12日,他在香港办公室告诉GDToday记者,15年前,他接到StandTALL人道援助计划的召集,参与照顾伤员,至今仍与伤员保持紧密联系,并提供支援服务。迄今,“站起来StandTALL”计划守护了近570 名截肢伤员。

事实上,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到10小时,香港就组成医疗队奔赴灾区;不到3天,香港铜锣湾、尖沙咀等闹市布满各慈善组织安排的捐款摊点,香港各界为地震灾区捐款数以百亿元计;灾后重建期间,各行各业香港民众奔赴灾区,贡献力量。十五年间,震区重建工作逐步展开,分布在四川的12个市(州)58个县(市、区)的近200个灾后重建项目都篆刻着香港印记。


【资料图】

近570名截肢伤员“站起来”重铸人生

说到坚持15年的原因,何锦华说: “面对伤员15载,令我感慨至深的,是坐在轮椅上的他们对站起来的极大渴求,原来他们希望摆脱‘轮椅视觉’,获得站起来的世界观,摆脱轮椅为他们筑起的无形之墙,令他们可看得更远、更清晰。”

灾难发生后,大批截肢伤员涌入医院,手术和康复过程路途漫漫。“2008年5月26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14日,得知有9 千名地震伤员被转送往广州多间医院,我与陈启明教授一起北上。踏进广州市人民医院,看到四处挤满被截肢小孩及学生的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们。”当年参与截肢伤员救治的香港骨科专科医生、后来成为“站起来StandTALL”计划负责人的罗尚尉向记者回忆。

罗尚尉为截肢伤员复查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陈启明教授是“站起来StandTALL”项目发起人。他向记者介绍,当时许多截肢伤员在灾后被送往全国不同省份接受治疗,有时面临频繁转院,不利于伤者康复。他时任“华裔骨科学会”会长,筹集到千万港元资金捐助,于是启动“站起来StandTALL”人道援助计划,短时间内就召集了逾百名不同背景的医护康复专业人员,北上到不同医院为受灾的年轻伤员提供综合会诊、免费安装并调试、修复义肢、进行物理治疗或职业治疗等等康复服务。

十五年来,“站起来StandTALL”计划守护了近570 名截肢伤员,其中当年右腿截肢、只有15 岁的王睿让这个团队的成员印象深刻。王睿经历重重手术、装上义肢后的康复过程期间,曾一度找不到人生方向、自我封闭,之后她选定了向乒乓球运动方面发展,并以极度拼搏的精神全力以赴,在泪水与汗水的洗礼下,成功重铸人生,在全国及国际赛事上屡获佳绩,更于 2021 年的东京残奥运动会上夺得金牌,为国争光。印象深刻的还有两名伤员后来投身康复工作,以他们的自身经验继续服务更多有相似经历的病人。

王睿(左二)在2019年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夺冠

据介绍,2012年,“站起来StandTALL”计划在获香港特区政府“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信托基金”拨款资助后于四川成立“川港康复培训及发展中心”,与内地医院及医学院合办课程,成功培训超过2000名医护人员,同时建立网上远程医疗服务,透过视像方式为康复人士会诊。

“不少人曾经问我:‘你们可以照顾伤员多久?’,康复人士们也同样关心。”罗尚尉认真地对GDToday记者说,“我的答案很简单坦白:我们也不知可以做到何时,只要力有所逮,一定会尽力去做,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他们。”

“康复人士每年‘5·12’都会给我打电话”

“德阳市残疾人联合会•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也在汶川大地震的背景下成立。

香港红十字会行政总裁苏婉娴告诉GDToday记者,为了解决当地灾后大量伤残人士的康复和生活困难,香港红十字会考察灾区需求后,在同年7月初,成立了四川首家为地震伤残人士成立的康复及假肢中心——“德阳市残联、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下称“康复及假肢中心”)。该中心为因地震致残人士提供免费安装假肢的测试、制作、调试、康复、维修、更换及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心理服务等“一站式”多元化专业服务。至2013年移交当地并更名为“德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博爱康复及假肢中心”,康复及假肢中心为逾1500名地震伤员及其家属提供服务。

香港红十字会于四川成立小组,以体验游戏说明共融的重要性,加强小区伤健共融

截至目前,中心仍然运作,受惠者大部分为德阳市伤员,其他来自四川绵阳、阿坝、广元等地区。迄今为止,项目直接受惠人次超过2万。根据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受惠者均对假肢质量,服务流程表示满意,亦有受访者表示,其使用假肢的频率很高,中心提供的服务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助他们独立完成日常工作以及正常出行。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康复科主任潘德邻教授也在这15年来不间断为“德阳市残联、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及更名后的“德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博爱康复及假肢中心”提供服务。他告诉GDToday记者,2010 年 4 月起,康复及假肢中心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培训来自全国的假肢矫形师。“十五年来我们和康复人士、当地残联工作团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互信关系,有康复人士每年5月12日都会给我打电话,聊聊最近生活的近况。我们整个团队由香港和内地医护人员紧密合作,不管是手术、之后的康复,康复人士的家访,我们都一起做,这让我们的理念越来越接近。”

川港合作医疗团队在前线工作

“疫情后全面通关,我又可以去看看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又或者分享他们新生活的喜悦。未来我们还计划开展新的学术交流服务,与当地医护人员互相提升知识和技巧。”潘德邻说,他计划今年再回一趟四川,到康复及假肢中心看望多年来共同奋战的同事和重获新生的伤员。同时,也把这份宝贵的合作经验带到深圳,带到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医护人员交流工作带来启发。

近200个灾后重建项目都篆刻着香港印记

“当年在香港知道汶川地震的消息后,感到十分痛心。今日重返汶川地震现场,更是感到非常震撼,眼泪不停在眼眶打转。”香港四川社团总会副会长马雨对GDToday记者说,来自香港四川社团总会的近百名义工骨干在4月底赴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很多义工都有与他一样的心情,他希望以后有机会组织更多香港的朋友来参观,了解这段历史。

“我仍对当年全国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景记忆犹新。”曾深入一线参加灾区物资运送的港籍四川省政协委员王嘉恩谈起15年前的经历仍感到震撼。

王嘉恩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为当地运送的组合房屋

岁月鎏金,川港情浓。

十五年间,震区重建工作逐步展开,分布在四川的12个市(州)58个县(市、区)的近200个灾后重建项目都篆刻着香港印记。

2022年,绵茂公路通车。这条全长近56公里、连接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公路,由香港援建资金和国家财政资金共同投资33亿余元修建,其中香港投资部分占11.5亿元港币。项目起点绵竹市汉旺镇海拔高度为761米,终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海拔高度为1745米,是全国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公路之一。通车后彻底解决了德阳、阿坝“相邻不相通”的前史,为两地发展注入新动能。

香港特区政府驻成都经济贸易就事处主任李蕴妍参加了绵茂公路通车典礼。“当年香港援建灾区的许多项目,包含养老院、康复中心、校园一直都运转得非常好。”李蕴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项目跨过岁月,仍带着香港同胞的一腔关爱,为当地民众服务,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

不仅公路,15年来,香港援建的城市、房子、校园以及各种项目,成为当地人新生活的一部分。“商会尽全力支撑当地展开各类活动,还穿针引线,将香港税务、法令、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引进汶川。”成都冠城出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四川省香港商会会长洪清农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年他经常重访北川、青川、汶川等地,四川省香港商会也屡次安排港商前往地震灾区调查,以期为当地经济发展献力。

“我们也经常安排香港青年到地震灾区参访,希望他们能亲自感触当地的发展变化,感触川港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李蕴妍说,感人的故事值得讲给一代又一代人听。

采写:GDToday记者 张诗雨 发自香港

策划:GDToday记者 王勇幸

关键词: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