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金融圆桌对话:资本寒冬下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陈梦璇南沙报道
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近年来国外创新药大批涌入,国内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中国的医药创新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深层次挑战。
(资料图)
比如,自去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面临资本寒冬的冲击,融资出现困难,金融如何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此外,生物医药企业本身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破解?
4月25日,广州(南沙)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沙召开。其中在主题为“回归创新本源:生物医药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圆桌论坛上,来自生物医药行业的多位企业家、专家进行圆桌对话,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的主持下,瑞泰生物总经理林永亮、恒诺康医药董事长张健存、中科健齿副总监党晓兵、天科雅生物CTO雷佑甯、云舟生物副总经理黄锐进行了观点分享。
资本寒冬下回归创新本源
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长期以来都是难题,过去两年更是遭遇了资本寒冬。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多集中在早期研发阶段,拿不出厂房或土地做抵押,也没有销售收入;虽有技术和专利,但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投资人对技术的判断难度颇高。
数据显示,2022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额为393亿元,同比下降36%。二级市场上,港股和A股医药IPO的总募资规模也从2021年的789亿港元和893亿元骤减至2022年的93亿港元和783亿元。港股市场缩水尤其明显。
林永亮表示,“我们确实能感受到美元资本抽空了,而且也有金融界的股东跟我讲,医药企业可能要过冬。不过从今年情况来看,虽然美元资本减少,但是人民币资本特别是政府资金,反而是比较充足的,所以我们公司最近A+轮融资做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
对于医药行业的未来,林永亮表示谨慎乐观,“我们研究的是眼科植入性的高端器械,去年的情况特别难过。疫情三年期间我们这种改进型治疗是被压制的。疫情过去后,在今年前三个月,就达到我们去年半年的营收水平。我相信对整个医药行业来说,在市场经营上已经出现明显回暖,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周期的调整不可避免,但我是相对谨慎乐观的,相信两三年后会调整完成。”
黄锐表示,“去年我们见了近百个投资机构,感觉到所谓‘资本寒冬’,其实是资本在生物医药行业过热之后,一种回归理性的表现。在2020和2021年,有一些美元基金和PE基金,投资偏好从企业发展后期逐步延伸至发展前期,所以一些腰部企业也能拿到投资。而现在这种理性回归,则会对想要进行创新的生物医药企业造成竞争非常强的格局。”
黄锐认为,若没有大的国家政策调整,这一轮资本遇冷有可能会持续3至5年,目前国内头部投资机构以及美元机构,在医药生物领域都是谨慎投资,整个行业回归理性的同时也是回归到真正专业化,比如能够真正能做到靶点创新、工艺创新的企业,包括细胞基因治疗、mRNA等热门赛道,眼科和口腔等细分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
“目前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生物医药企业确实进入了资本寒冬。”张健存表示,但任何行业都是有周期性的,从金融投资的角度来说,有的时候要有前瞻性,看得更远一点,在行业处于低谷的时候,反而是比较好的进入的时机。此外,企业根据行业情况也应该做一些调整,比如做创新药的风险比较大,有些研发该缓一下,该放一下,根据企业财务情况做调整。
他认为,新冠疫情可能对全世界生物医药领域带来一个机遇,就是mRNA赛道,mRNA因为新冠疫苗的巨大成功,使全世界认识到它的巨大价值,未来mRNA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传染病的疫苗,在细胞治疗、蛋白替代、基因编辑等领域现在已经有很多好的早期成果。
推动创新走差异化道路
除了融资难问题以外,国内医药企业更多面临一个差异化创新问题。当前的许多创新大多是“跟随式”创新,“me too”产品居多,比如创新药主要集中于热门靶点,同质化严重,有些“创新”并不创造真正的临床价值,而进行差异化布局的原始性创新还比较少。
与会嘉宾认为,政府政策倾斜以及内部优势提炼,或许可以为生物医药的差异化创新带来机会。
张健存表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许多真正的创新源于中小企业。在营造创新氛围方面,国内政府部门发挥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黄锐观察到,政府在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资源过度集中到生产型企业而忽略了产值相对较低的创新型企业的问题。
在他看来,政府可以多关注创新型的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专业的招商服务团队,用政策吸引新型生物科技企业到特定区域落地,帮助创新型企业成长。
“创新需要钱。要推动创新,就要降低试错的成本,包括时间和资金。”林永亮提到,从行业角度来看,讨论降低创新成本需要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建立融通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到市场推广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链条,在提高转化效率的同时快速兑现各个环节的利益,让主导创新的科学家和成果转化团队从硬件投入里抽身、专注推动项目,保持高位的创新热情。
在这方面目前已有相关制度。雷佑甯提到了在细胞治疗领域推进的“双轨制”:“通过先开展一个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在初步确认安全性的基础上验证产品的效能,再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这样大大降低了我们试错的成本。”
除了行业推动、政策引导,在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过程中,身居其中的企业如何“修炼”自身“内功”,破解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成功率低的难题?
除了不断打磨产品技术外,林永亮认为,一个成熟和专业的团队也是企业能否存活的关键。此外,雷佑甯则提出,要问“对”的问题,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是“自认为”的“问题”,也就是黄锐所强调的科研“痛点”。
黄锐表示,企业必须看清楚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到底是在研发生产还是市场推广上,基于此安排企业的整体运营策略,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布局新的增长空间,同时重视并加强跨学科的技术结合,例如将AI制药、微流控的技术引入到生物科技的领域里面等等。
“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张健存看来,生物医药企业想“活下来”,要时刻留意市场的风向标,即根据市场导向预先准备好多手牌规避风险,基于对团队,技术和产品的充分理解,在追求差异化的同时追随市场所关注的技术和产品。
“确保产品质量也是企业存活的关键一环。”党晓兵补充,他以牙齿种植为例,过往在广州三甲医院如果用欧美一线品牌的种植体,价格可能到2万元左右,而国产种植体不到1万元。但随着集采落地,价格差异已经缩小。对于国产品牌而言,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成为新的挑战。
朱克力总结表示,“对于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来说,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并且是从创新走向创新。只要我们的创新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获得社会的认可,企业就有成功突围的可能。但创新离不开背后的创新生态和产业链支撑,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创新政策和行业各方合力助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上一篇:环球热文:饱经风霜的饱的意思_词语饱经风霜的饱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心推荐
- 科创金融圆桌对话:资本寒冬下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 环球热文:饱经风霜的饱的意思_词语饱经风霜的饱的意思是什么
- 瑞松科技去年亏0.6亿 2020上市即巅峰募4.6亿_世界独家
- 五部门: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焦点速递
- 环球速看:4月26日城隍珠宝黄金570元/克 铂金价格350元/克
- 养老账户余额是什么意思 2023年长沙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是多少_环球快看点
- 微动态丨巴基斯坦西北部爆炸事件死亡人数升至17人
- 稳定输出!保罗季后赛首轮对阵快船场均贡献13.6分6板8.2助2.2断
- 2022年年三季报信息不真实 不准确,滨海能源及财务总监收天津证监局警示函 当前速读
- 港元拆息升势放缓 隔夜拆息结束六连升_全球今日讯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在京召开2023年一季度机械工业进出口产品市场形势分析和预测专题会商会
- 环球快看:超级富豪标配!揭开“家族办公室”神秘面纱,万亿“新钱”反哺创新
- 今日要闻!重磅!蚂蚁发布新一代基带芯片:可实现“万物互链”
-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_关于现代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介绍|百事通
X 关闭
行业排行
- 1、深圳:积极推进旅游业恢复 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 2、保定定州提出一系列发展措施 引领体品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
- 3、河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
- 4、太原阳曲人才公寓项目开启施工招标工作 共有1954套人才公寓满足人才居住需求
- 5、山西出口钢构件顺利发货 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6、上半年泰州姜堰实现新签约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5个 计划总投资208.319亿元
- 7、清华博士非洲修电站 因为他,“内卷”成为网络热词
- 8、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 9、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例 其中本土50例
- 10、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 其中宁波6例、绍兴39例
X 关闭
产业
-
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
日前,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十四五”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
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着力构...
-
张家口市宣化区:光伏发电站赋能...
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张家口市宣...
-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
“张同学”商标被多方抢注,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丁真” ...
-
山东济南“防诈奶奶团”花式反诈...
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李明芮)“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
-
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
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2021年12月15日,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
-
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
12月15日10:20,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
-
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
(抗击新冠肺炎)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
中缅边境临沧:民警深夜出击捣毁...
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胡波 邱珺珲)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
-
“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